元旦新歲啟,奮斗正當時!五泵齊發,連續澆筑,歷經37小時,龍潭寺TOD三期D、E地塊項目順利完成了5540m3首塊(E-5號樓)大體積筏板混凝土澆筑,這也標志著項目高層建設正式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!
據悉,該項目位于成都市成華區龍潭街道,規劃建筑面積約114390.73㎡,共7棟多層商業,2棟高層辦公樓。其中E4#、E5#樓為主樓,基礎型式為樁筏基礎,樁徑1-1.2m,筏板厚度大面為2.3m、1.6m,局部最厚處達6.3m,筏板混凝土方量E5#樓約5540m3,E4#樓約4800m3。主樓區域筏板基礎結構復雜、節點大樣和標高眾多,基礎鋼筋規格大、用量多。項目部科學策劃、精心組織,應用多項新技術、新工藝,順利完成了主樓筏板基礎的施工。

一、樁頭處理方式——“環切法”
龍潭TOD項目在E-4、E-5樓基礎工程樁裁樁施工中,采用“環切法”樁頭處理工藝,對樁頭進行了精細化處理。“環切法”工藝流程包括測量放線、無齒鋸環切、剝出樁頭鋼筋、切斷樁頭、吊離樁頭和樁頭清理等關鍵步驟。這一施工工藝不僅能確保樁頭節點施工質量、提高工效,還能降低施工安全風險和施工噪音。
二、角鋼桁架支撐筏板鋼筋
針對筏板面筋重量大、基礎厚、節點復雜、標高眾多等特點,項目部從保證質量安全、提高施工效率、降低施工措施費等方面綜合考慮,編制了切實可行的專項施工方案,采用現場焊接角鋼桁架支撐筏板面筋。與傳統的鋼筋支撐架相比,角鋼桁架支撐架更加經濟、安全可靠,穩定性更好,同時節省了傳統的鋼筋支撐架要先搭設鋼管支撐架工序,提升了施工效率。
三、運用BIM技術進行鋼筋工程施工
針對基礎節點復雜,大樣多的特點,鋼筋工程施工積極應用BIM模型和BIM鋼筋算量等數字化技術,進行提取鋼筋計劃、鋼筋翻樣、制作安裝,準確、高效的施工,降低了材料的浪費,加快了施工進度。
四、大體積混凝土澆筑
12月26日上午7點,龍潭寺TOD三期D、E地塊項目施工現場五泵齊發,E-5號樓底板正式打響澆筑工作。在施工現場,5臺混凝土泵車連續澆筑,管理人員現場統籌混凝土的攪拌和運輸,實時監管澆筑質量和澆筑進度,整個作業現場繁忙有序。本次澆筑工作,項目團隊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。
1.制定嚴密計劃、做牢安全技術交底。E-5號樓確定澆筑時間后,項目團隊根據施工特點制定了詳細的澆筑計劃和施工預案。并對混凝土班組和施工人員等進行安全和技術交底,確保他們熟知施工流程、操作規程和安全要求。
2.調配充足的人機料。項目部提前調配混凝土、輸送泵、振搗器等澆筑材料、設備,投入混凝土輸送天泵3臺、柴油發電機1臺、插入式振搗棒15臺、混凝土磨光機2臺、地泵2臺,澆筑現場共計80余人輪班作業。
3.做好降噪降塵。為有效降低澆筑過程中產生的噪音和揚塵,采用靜音棚進行施工,改善了施工現場的環境衛生,減小了對周邊居民的干擾。
4.加強保溫措施。冬季施工晝夜溫差大,在澆筑、收面作業完成、混凝土初凝后立即進行養護,先覆蓋保溫保濕薄膜,再覆蓋保溫棉和草墊加強保溫,杜絕混凝土開裂,保證了混凝土質量。
5.實時監測混凝土溫度變化。澆筑完成后,現場設置溫度測量儀,每2小時對混凝土進行溫度測量并記錄,及時分析溫度數據,如存在異常溫度波動,立即采取加強保溫、降溫等措施進行調整,確保混凝土的溫度處于規范范圍內。
6.做好安全保障措施。施工現場,安排專人進行交通指揮、疏導,加強夜間施工照明布置和專人值守,作業點位均有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全程監管,確保施工安全。
?在連續37小時的澆筑過程中,項目團隊團結協作,施工現場人機料連續作業,確保混凝土澆筑工作順利進行。龍潭TOD三期D、E地塊項目圓滿完成E-5號樓筏板混凝土澆筑,為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,標志著項目邁入了嶄新階段。